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華商在世界|台商加拿大開店 最大中餐自助Mandarin俘獲外國胃

【點新聞報道】巨石堆砌的瀑布、牆壁上的鎏金圖案、水晶吊燈和壁畫、絢麗的彩繪天花板;左公雞、蔬菜沙拉、冰激淋……琳琅滿目的各色食物前,顧客井然有序地排隊夾取自己心儀的食物。來到文華餐廳(Mandarin Restaurant)位於安大略省布蘭普頓的總店,自然又大氣的裝潢令人很難想像,它在幾十年前只是一家小小的中餐館。

文華餐廳(Mandarin Restaurant)。(點新聞記者吳超峰攝)

加式中餐何以在當地長盛不衰?

文華餐廳(Mandarin Restaurant)是加拿大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中餐自助連鎖店,由華裔加拿大人邱映明(James Chiu)、邱鴻明(George Chiu)、周如鳳(Diana Chiu)和張焜築(K.C.Chang)於1979年創立,至今已扎根加拿大安大略省逾45年。位於安省布蘭普頓的總店在此期間連續擴張四次,由最開始的3000平方呎擴大近1萬平方呎,每日食客絡繹不絕。此外,自1986年開始,餐廳還以每年1-2家分店的速度迅速擴張,截至目前,Mandarin已發展成為擁有30家分店,近3000名員工的餐飲連鎖集團。

其中3位創辦人,左起邱鴻明(George Chiu)、邱映明(James Chiu)和張焜築(K.C.Chang)。(點新聞記者吳超峰攝)

菜品質素和口味是一家餐廳的立身之本。談及Mandarin能夠長盛不衰的原因,餐廳創辦人兼總裁邱映明表示,文華在很多菜品上進行了「加拿大化」,以貼合當地人的口味。「比如我們的菜不放味精、五香粉,剛開始時也不放蒜、不做麻辣。」邱映明說。

另一方面,Mandarin對菜品推陳出新、精益求精的腳步從未停止。邱映明介紹說,團隊特別設置100人的顧客試吃團,讓大家品嘗新品,喜歡的就推出放到自助餐裏,不喜歡的就把它拿掉。試吃團的人員構成則以加拿大當地人口比例作為參考,「比如當地有5%的東方人,我們就在試吃團設置5位東方人。」

菜品上進行了「加拿大化」,以迎合加拿大多元化社群。(點新聞記者吳超峰攝)

走過40餘載,Mandarin不僅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也早已融入當地民眾的生活當中,陪伴他們成長。邱映明分享,有一天碰到一位媽媽要求一定拍張合照,交談中得知,原來小時候爺爺就常常帶她來吃飯,現在成為奶奶的她,也帶着自己的孫女來吃飯。這中間有種無形的傳承,令他覺得很是感動。

Mandarin亦是許多加拿大人的兒時回憶之所。總經理Herbert Lam透露,一位客人常常陪父親前來用餐,後來父親過身,他再來時仍然要求多加一把椅子和一套餐具,「因為這裏充滿了和父親的回憶。」

飲食為紐帶傳播中華文化

雖然售賣的是加拿大中餐,但邱映明說,自己並沒有忘本——經營餐廳的過程中,他仍通過各種細節的安排,以餐廳為載體傳播中華文化。例如每逢中國傳統節日,如中秋、農曆新年,Mandarin都會推出特色菜點,介紹傳統食物。「像是燒豬、皮蛋這些,我們知道外國人不會吃,但至少有起到話題效果,讓大家都知道有這麼一個節日。」

此外,Mandarin的30多家分店,在裝飾裝潢的設計上,都統一按照中國風的模式進行裝修。店鋪的裝飾設計由四位創始人之一的邱鴻明親自操刀。他透露,建築風格中間也曾有過幾次變動,但最終還是回到中國風的磚瓦門樓,因為「外國人還是喜歡傳統的飯店」。

Mandarin統一裝潢都是中國風。(點新聞記者吳超峰攝)

熱心公益回饋加拿大「也是為中國人爭光」

餐廳經營得有聲有色,幾位創辦人也萌生出回饋社會的想法,自1996年開始,每逢5周年,文華餐廳的所有門店都會舉辦免費自助餐活動。「只要你是加拿大人,我們請你免費吃飯不要錢」。

邱映明笑言,第一年辦活動時,就被花銷嚇到了。30家連鎖店在這一天大概要招待4萬客人,按每人費用30加元來算,「再做下去就要破產了!」但來自社會大眾的肯定令他們堅持了下去。當天各大門店外大排長龍,除了平常不曾光顧的客人,還有相當一部分本來就是Mandarin的常客。更令人觸動的是,很多人雖然自己沒來,卻寫了感謝信,感謝Mandarin推廣愛心行善舉。邱映明說,「我覺得這麼做是替中國人爭光。」

文華餐廳的傳統,每逢5周年都會舉辦免費自助餐活動,門外大排長龍。(受訪者提供)

多年來,Mandarin積極參與加拿大社區公益事業。早在2007年,就向桑尼布魯克健康科學中心捐贈百萬加元。自2013年起,Mandarin與多發性硬化症協會建立戰略合作,截至2019年已在全省累計舉辦50餘場活動,籌集善款逾百萬加元。在教育領域,Mandarin設立的專項獎學金計劃持續資助喬治布朗學院、瑞爾森大學(現多倫多都會大學)、圭爾夫大學等9所安省知名學府的學子完成高等教育,多年累積,在當地社區獲得了廣泛讚譽。

用品質說話關關難過關關過

在異國他鄉做中式餐飲,挑戰自然不少。在創業期,四位合夥人為開這家店,幾乎變賣了全部身家。而隨着Mandarin生意也越來越好,門店外一到飯點總是大排長龍,新的煩惱卻又出現了。

邱映明回憶,曾有同行嫉妒Mandarin生意太好,編造假消息詆毀他們,導致生意額在一段時間內下降了50%。「但我們沒有放棄,用質量與服務說話」,慢慢又贏回了口碑。

Mandarin要求所有分店菜品的質量完全按照總店的要求來做,為把控菜品質量,在Mandarin總部的辦公樓裏,更特別設置了一個「食品安全暨微生物實驗室」(Food Safety & Microbiology Laboratory),聘請專人定期檢驗各分店食物樣品的細菌含量,務必達到食品安全指標。邱映明強調,這在加拿大的中餐業界還是很少有的。

食物和服務質素同樣看重。(點新聞記者吳超峰攝)

此外,為把控餐廳工作人員服務質素,Mandarin另設有「神秘顧客計劃」,由總公司每年選定幾名顧客,到每一間分店用餐,給予各項評分,最後根據分數選出年度最佳分店、最佳員工,再由總公司出資予以獎勵。邱映明強調,我們所謂「好」的標準,看的是服務和視頻的質素,而不僅僅是營業額。

展望未來:做「讓人人都想來」的飯店

如今的Mandarin在加拿大擁有30間分店,員工差不多有3000人。回顧成功經驗,邱映明表示,最重要的是找到互相認同、願意合作的人。他透露,Mandarin現在會通過內部推薦機制,由分店推薦願意成為合夥人的人選,到總部學習管理方法、企業運營理念,然後再去拓展新的店舖。

「絕對的權利導致絕對的腐敗,我要做的是給他們權利,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才是真正的老闆。」邱映明說,他希望員工在這裏感受到安全感、歸屬感、有自尊,可以自我實現。

分店合夥人必須到總部學習管理方法、企業運營理念。(點新聞記者吳超峰攝)

此外,Mandarin作為一家有家族傳統的企業,近年來幾位創辦人的下一代也都投入到餐飲行業中來。年輕人和老一輩之間的思想碰撞也擦出了不一樣的火花。邱映明透露,在管理上,老一輩往往比較注重感情、關係,但年輕一代更加客觀。而在飲食習慣方面,年輕人也會注意到健康的問題。這也推動了Mandarin一系列新菜品的產生,例如蔬菜沙拉等素食餐飲。

做餐館其實很辛苦,當下很多年輕人往往不願意參與這一行業。但邱映明很有信心,能夠招徠同Mandarin傳統和理念相契合的人才。「我們的願景就是,做一個人人想來用餐的地方、人人想來工作的地方、人人想來投資的地方。」

(記者:梁濤、樊征/拍攝、剪輯:吳超峰、潘恩/監製:梁濤)

相關閱讀:

華商在世界|推動華文教育數十載 泰國「金屬大王」羅宗正:做到呼吸停止為止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華商在世界|台商加拿大開店 最大中餐自助Mandarin俘獲外國胃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