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新聞報道】當今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之間的聯繫變得不斷緊密,然而美國總統特朗普倒行逆施,向全球發動貿易戰,更對中國加徵高額關稅。《紐約時報》分析進口數據,指出美國人家中許多必需品都是從中國進口,很難想像沒有「中國製造」將是何種情況,關稅將令美國人面臨商品短缺、選擇變少及價格急漲的局面。
中國是製造業大國,美國人在數十年的日常生活中,愈發依賴中國製造的產品。然而特朗普對中國產品加徵高額關稅,增加的成本將由相關美國公司承擔,並最終落在消費者身上。雖然特朗普政府對達成減稅協議表示樂觀,但《紐時》表示,即使關稅降低亦會有深遠影響。
中國生產全球1/3實體商品
中國的產品物美價廉,生產數量遠超其他國家。美國人的廚房遍布中國製造的餐盤和烹飪廚具等產品,家用麵包機全部需要進口,且幾乎都是來自中國。浴室情況亦然,幾乎所有個人護理用品,包括化妝掃、指甲鉗和髮梳都是中國製造。《紐時》指出,中國在過去大力發展製造業,現時生產全球三分之一的實體商品,超過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和英國的總和。
美國人客廳中雖然大多數物品來自中國,但亦有部分來自其他國家,例如墨西哥的電視和越南的梳化。《紐時》解釋,因特朗普在首個任期時對一系列中國商品施加關稅,導致美國人開始從中國以外的國家購買傢俬和電器,製造商亦開始在墨西哥、越南和泰國等地開設新工廠。然而這些地方現時亦需從中國進口零部件,在當地將商品組裝後才出口美國,例如任天堂的遊戲機。
美消費者日常生活更艱難
《紐時》稱,許多美國家庭中最昂貴的產品應是汽車,雖然由於舊有的關稅和嚴苛的監管審查體系,美國消費者幾乎不可能直接購買中國製造的汽車,然而鑒於許多汽車零部件來自中國,美國人購買汽車依舊會面臨漲價。隨着汽車零件新關稅將於5月3日生效,若屆時美國人購買電動車,可能會發現電池價格尤其昂貴、因它很可能亦是中國製造。《紐時》批評特朗普高昂的關稅,或將切斷大多數來自中國產品的進口,供應商試圖從其他國家採購亦需承擔成本,而這些成本上漲往往轉嫁消費者,他們的日常生活將變得更艱難。
中國運美貨物數量大幅下降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意挑起的關稅戰,正開始更廣泛地影響美國經濟,貨櫃港口營運商和航空貨運管理公司稱,從中國運往美國的貨物正大幅下降。
洛杉磯港作為中國貨物進入美國的主要入境口岸,預計從5月4日開始的一周起,預定抵達美國的貨物數量將比去年同期減少三分之一。航空貨運公司也報告稱,貨物預訂量將出現大幅下降。貨櫃追蹤服務公司Vizion的最新數據則顯示,截至4月中旬,從中國到美國的標準海運貨櫃預訂量,較去年同期下降45%。
商業組織國際商會秘書長丹頓表示,中美貿易流動出現的動盪局面,反映貿易商正「拖延決策」,他們正觀望中美兩國能多快達成降低關稅的協議。在特朗普於4月2日宣布所謂「對等關稅」後,國際商會對60多個地區的成員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無論未來潛在談判結果如何,各方都預期貿易將受到永久性影響。丹頓說,「幾乎所有人都已默認,無論存在何種其他不確定性因素,進入美國市場的最低收費標準將為10%。」他談到「對等關稅」時表示,進入美國市場的成本將達到自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全球最大貨櫃航運公司之一的赫伯羅特表示,來自中國的訂單中,中國客戶已取消約30%預訂艙位。
特朗普前顧問批美關稅「劫貧濟富」
曾於特朗普首個總統任期出任總統首席經濟顧問的科恩發出警告,指出美國政府對中國實施加徵關稅政策,將產生「劫貧濟富」的負面效應。這名曾因反對鋼鋁關稅政策而辭職的華爾街銀行家指出,新一波關稅政策將產生明顯的「累退效應」,首當其衝的正是美國低收入家庭。他同時表示,打關稅戰最終都繞不開中國產品這個關鍵命題,美國人逐漸意識到,美國最依賴的、貨架上最不可或缺的商品,恰恰都來自中國,美國人最想念的將是中國的產品。
科恩近日受訪時說,關稅本質上是「劫貧濟富」的稅,由於低收入家庭幾乎將所有收入用於日常消費,因此關稅帶來的物價上漲,將直接加重其生活負擔。相比之下,高收入群體有相當部分收入可用於儲蓄,因此受關稅影響相對較小。
防禦性消費心態拖累美經濟
科恩警告,雖然目前消費者尚未感受到價格波動,但物價上漲只是時間問題,一件中國製造的商品從出廠裝船到運抵美國,再經過清關、分銷、上架,整個過程需約8周時間。以4月2日加徵關稅為起點,實際影響將在5月初開始顯現。他指出目前美國經濟正陷入一種難以預測的困局,市場不確定性加劇,導致消費者行為趨於保守,民眾正縮減非必要開支,以集中採購生活必需品,或是搶購他們認為可能會漲價的商品。
科恩特別以汽車市場為例指出,目前美國的汽車銷售量正逼近歷史峰值,消費者正爭相在關稅生效前搶購車輛。類似情況也出現在消費品領域,從洗衣機到電子產品,各類商品的搶購熱潮此起彼伏。他警告稱,這種當下普遍存在的防禦性消費心態,正形成拖累美國經濟的新變數。
95%貨源依賴中國 美面臨國慶無煙火困局
每年美國國慶,煙火匯演都是備受美國人期待的慶祝活動,但美國九成以上的煙火都來自中國,現時由於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施加高額關稅,無法負擔關稅的美國煙火公司已通知中國供應商暫停出貨。《華盛頓郵報》報道,一名煙火公司東主表示,這不僅會導致嚴重的短缺和擾亂生產,還將使特朗普想要隆重慶祝明年美國立國250周年活動無煙火可放。
施耐特煙火公司共同所有人布萊克本應已向中國煙火工廠下了大額訂單,預訂明年的煙火,但由於關稅,她沒有這麼做。同時也是美國全國煙火協會主席的布萊克表示,「明年我們面臨一個巨大的問題」,中國煙火工廠即將進入一年一度的夏季停工期,若特朗普不立即取消關稅,他們將錯過為2026年下訂單的機會,明年美國國慶的煙火產品,不知道還能從哪裏來。
數據顯示去年2月至今年1月,美國進口5.08億美元(約39.4億港元)煙火,其中95%都源自中國。《華郵》指出,美國人購買的個人用途煙火幾乎都是中國製造,社區及以上規模的慶祝活動中使用的煙火,四分之三都產自中國。
特朗普宣稱將製造業帶回美國,但美國煙火協會行政總裁赫克曼表示,這永遠不會發生在煙火製造業,「美國不會生產煙火,我們沒有原料、火藥和所有必要的化學品,即使有人想開始生產,所有化學品也必須依賴進口。」
(來源:香港文匯報)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