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從公共健康出發:漫談公屋無煙樓層試行方案

文/馮沛賢

近日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已向醫務及衞生局提出於公屋、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試行「無煙樓層」,之後逐步擴展至全個屋邨,實現「無煙公屋」。現時公屋公共區域禁止吸煙,住客違規會被扣5分及定額罰款1,500元。委員會建議罰款增至3,000元,又綜合研究及居民反映,指部分人在家中吸入二手煙並非家中有「煙民」,而是鄰居的煙味飄到住處。

現時本港逾81萬伙公屋,禁煙範圍曾多次擴大,2007年4月擴至除吸煙區外屋邨所有公共地方。房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累計扣分個案中,逾40%涉違例吸煙,約19,000宗。對於公屋或試行「無煙樓層」,一般人都會思考可以如何執行,無煙層範圍包括走廊等公共範圍及單位內,但單位內有否吸煙則難以監察,更不應因此而鼓勵舉報行為,因小失大影響鄰里關係。

退一步而言,即使能夠有辦法監察走廊的公共範圍及單位內有否吸煙情況,筆者也不同意試行「無煙樓層」。首先,在目前法例下傳統香煙並非毒品,若公屋住戶在家內做合法的事也遭禁止,剝削合法權利,未免過於苛刻。其次,若因吸煙扣分而失去住屋福利,限制單位內的個人行為,實屬矯枉過正。同時,公屋有劃分吸煙區,若連公屋單位內都需要禁煙,是否表示公屋範圍內的吸煙區也要取消,才合乎常理?

資源分配方面,現時公屋資源緊絀,即使政府表明10年內有足夠土地興建公屋,也只足以應付現在輪候公屋市民的需要。若要為了吸煙住戶而重新編配公屋單位,絕對是費時失事,若安排新住戶入住非無煙樓層,也難以保證入住的居民是否真正的吸煙戶,亦不應因吸煙而影響輪候的時間和順序。

筆者重申,無論執行上是否能夠做到,雖然公屋住戶接受公屋福利是一份與政府簽訂的租約,惟當初住戶簽訂租約時沒有相關條款,若入住後加入的條款必須要有充足理由,否則只會令規定越來越嚴謹,基層住戶的自由也在某程度上被剝削,令基層住戶感到壓抑,無法得到幸福感之餘,更會容易因負面情緒無法宣洩而增加造成悲劇的風險,得不償失有違政策本身的原意。

保障市民健康固然重要,但保障健康也要平衡各方面的需要,因吸煙而失去公屋福利的懲罰的比例不合理,公共福利資源講求公平分配,公屋資源是不計性別年齡,只計資產等經濟條件是否符合資格。政府為鼓勵生育及體恤長者申請者,已有「家有初生」及「家有長者」的優先分配,並且符合這些條件的住戶為數不少,值得花費公共資源分配。若因為全港不足一成的吸煙戶額外花費行政開支,處理這些住戶,不符合目前需要開源節流的做法。

(作者為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董、屯門社區參與及文化康樂委員會副主席、屯門區議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從公共健康出發:漫談公屋無煙樓層試行方案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