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中科院專家:中國低空經濟有望達10萬億規模

周成虎表示,中國低空經濟前景廣闊,有望發展成為規模達10萬億的龐大產業。(點新聞記者蔣煌基攝)

【點新聞報道】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之「院士專家行(論壇)」28日晚間在福建福州舉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周成虎受訪時,深入剖析中國低空經濟這一新興領域的發展現狀與未來潛力。周成虎表示,中國低空經濟前景廣闊,有望發展成為規模達10萬億的龐大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周成虎指出,低空經濟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隨着低空域開放,空域資源歸屬地方管理,這一領域正在形成新的經濟體系,涵蓋載人、運貨以及飛行服務等多個方面。他大膽預測,未來低空經濟有望像汽車工業一樣,成長為一個規模達10萬億的產業。

目前,中國低空經濟發展迅速,2024年被視為「低空經濟元年」。中國民航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國通用航空企業達到744家,在冊通用航空器3226架,通用機場470個;無人機運營企業近1.9萬家,國內註冊無人機215.8萬架,無人機飛行時長達到2544.9萬小時,同比增長15.3%。

低空領域的應用亦層出不窮。順豐速運在珠三角地區部署的「豐翼無人機」,日均完成山區、海島配送5000餘單,運輸成本較傳統方式降低60%;大疆農業無人機在新疆棉田穿梭,播種、施肥、病蟲害防治全流程自動化進行,每畝農藥使用量減少30%,人力成本下降85%。

2025年,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將進一步拓展,朝着更多元的方向發展。除了傳統的農林植保、電力巡檢、物流運輸等領域,智能製造、低空通勤、空中旅遊、應急救援等新興應用場景將成為低空經濟新的增長點。

「在裝備製造方面,我國在消費級無人機領域雖處於全球領先,如大疆等企業表現突出,但在載人、大運輸類飛機裝備製造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周成虎直言,中國低空經濟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空域資源管理也是一大難題。「傳統軍民航同管模式向地方管理轉變過程中,地方政府和部門普遍缺乏管理經驗。因此,建設好空域管理的四大基礎設施,即通信、導航和建通導建等設施至關重要。」

(點新聞記者蔣煌基 福州報道)

相關閱讀:

(有片)博鰲論壇|丁薛祥: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將在中國蓬勃發展 是亞洲與世界的機遇

低空經濟|陳美寶:日後擴大無人機運送試行 範圍集中新界離島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中科院專家:中國低空經濟有望達10萬億規模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