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智慧工地 首輪發110標籤

天秤吊運區域的不安全行為/危險情況警報,能及時向相關工地人員發出預警,有效防止嚴重事故發生。(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特區政府為提升工業安全,近年致力加快工地安全智能化,發展局去年2月要求超過3,000萬元的工務工程合約全面應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統,並在今年5月連同建造業議會推出安全智慧工地系統標籤計劃,以識別該等工地,推出首兩個月已接獲超過350個工地申請。發展局昨日就計劃舉行頒牌儀式,批出首批110個標籤,並安排傳媒參觀渠務署元朗防洪壩及明渠改善計劃工地,以及新鴻基地產高鐵西九龍總站上蓋地盤。發展局指,未獲發標籤的工地會由政府部門加強巡查,冀把安全智慧工地系統變成工地標準配備,以零意外為目標,保障工友安全。

安全智慧工地系統由智能安全裝置、中央管理系統及網絡組成,利用創新科技加速工地安全智慧化,防止嚴重事故。經實地巡查及評核為妥善應用該系統的工地,會獲發標籤,而首批110個公私營工地已通過評核,昨日獲頒發標籤牌匾。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劉俊傑指出,獲發標籤的工地會將牌匾擺放在工地外圍當眼處以作識別。

工人戴智能錶助找隱患

香港文匯報記者與傳媒同行昨日參觀的兩個工地,其中渠務署批出的元朗防洪壩及明渠改善計劃,使用中央管理系統(CMP),可實時定位工人位置、收集身體狀況數據及有否違規行為等資訊。負責該工程的海宏技術有限公司助理業務總監管超介紹,每名工人配備智能手錶,除可得悉其即時位置,亦可監察體溫、心跳和血壓等指數,第一時間知道有否不適,數據會透過網絡傳送至工地的一站式管理平台並統一分析數據,查找安全隱患,再第一時間向工友發布指示。

元朗明渠安裝多個感應器以監察河道水位,當水位上升,管理平台會通過智能手錶通知工友撤離。若工友不慎靠近挖土機等流動機械盲點,地盤則運用AI(人工智能)技術設三重警報,第一重是即時通過閉路電視影像發現有工友未佩戴安全裝備,會響警報並閃燈;第二重是工友走進監察區時響起警報;最後一重是工友靠近機械兩三米時機械本身發出警報,操作員亦獲通知工友位置。

智能吊鈎助看清下方人與物

香港每年因吊重工序導致的意外不少。負責高鐵西九龍站上蓋地盤的新輝(建築管理)有限公司,其安全經理林展華表示,地盤採用智能吊鈎,透過AI鏡頭讓秤手在上方知道地面情況。他解釋,秤手從高空垂直向下望的景象複雜,「其實看不到哪些是人,哪些是死物,透過AI便能清楚辨別哪些是需要注意的人,哪些是需要避開的死物。」

他並介紹,公司自主研發密閉空間監控系統,讓控制員和監督員透過控制器確保密閉空間安全,才容許工人進入。系統有空氣檢測及環境監控,包括溫度、濕度、PM2.5,若環境突變便會發出提示讓主管判斷需否即時撤離。他示範系統中的水位監測器,倘空間內水位急升,系統便即時警告,通知地面監督員,監察人員也會收到WhatsApp短訊提醒哪個位置出現問題要跟進。

危險區域進出管制 (電子鎖系統),以電子鎖和鑰匙系統管制危險區。(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屋宇署今年7月1日亦推出強制措施,在首次批准私人工程上蓋結構圖則或批准經重大修訂的上蓋結構圖則時,會根據《建築物條例》就工程施加條件,凡預算建築成本超過3,000萬元並涉及使用流動機械及塔式起重機的建築工程,註冊承建商須採用相關安全智慧工地警報設施。同時,特區政府亦透過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私人發展項目採用該系統,每宗申請最高可獲750萬元資助。

(來源:香港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