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故事 - 點新聞

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絲路故事

絲路盛放洋紫荊|油漆塗層能「無電製冷」?港產「黑科技」助世界「降溫」

高溫、暴雨、乾旱、山火……近年來,全球氣候面臨諸多挑戰,極端天氣事件在全球各個角落上演,背後原因,大多源自急速上升的全球氣溫。根據香港天文台自1885年的氣象資料記錄,1885至2022年間,全球年平均氣溫的平均上升速度為每10年0.14℃;而在1993至2022年間,平均上升速度為每10年0.28℃。氣溫越來越高,冷氣隨之越調越低。過度使用冷氣,又加劇着全球暖化。該如何節能減碳,終止這個惡性循環?

絲路盛放洋紫荊 |香港與斯里蘭卡的水故事 緣起一場不明原因疾病

適逢「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香港與斯里蘭卡因「水」結緣,從交流海水沖廁、考察污水處理廠,到簽署合作備忘錄,合作的號角早已吹響,而兩地的故事,竟從一場不明原因疾病展開……

絲路盛放洋紫荊 |從「香港敦煌之友」到「絲路之友」:跨時空傳承文化 續千載情緣

敦煌與香港相隔逾三千五百公里,那裏被沙漠與戈壁包圍,有着與香港截然不同的景色。這樣的一個沙洲,千百年前卻聯結東西,是商賈往來的必經之地,來自世界各地的文明在此交會、交融,讓敦煌成為古代絲綢之路上的明珠。其集大成者,便是以莫高窟為代表的敦煌石窟。石窟中的壁畫、彩塑、經捲,紀錄了古絲路的繁華,承載了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藝術。 然而,隨時間流逝、風沙侵襲、人為破壞,壁畫、泥塑褪去往昔光彩,逐漸黯淡無光。所幸,在一代又一代傳承「莫高精神」的敦煌人堅守保育下,敦煌重新煥發光彩與活力。這種精神更感召了一群熱愛敦煌藝術及中華文化的香港人,組建起非營利性公益組織「香港敦煌之友」,共同守護敦煌。 近年來,絲路沿線的阿富汗巴米揚、巴基斯坦犍陀羅等地飽受戰火摧殘,與敦煌同根同源的文化藝術遺蹟亟待救護。「香港敦煌之友」義不容辭地站出來,支持從敦煌走出來的專家學者在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行研究、提供保護幫助,促進絲路沿線文化交流。這群港人展現出的文化擔當與責任,是傳承文化、貫徹大愛的香港精神,也是共同付出、不求回報的絲路精神,他們也有了新的身份——「絲路之友」。

專訪|教大校長李子建:「一帶一路」教育合作促人才流通與人心相通

教育的意義是什麼?對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有人說教育是為了獲取更廣闊的知識,也有人說教育是為了培養人的品格與性情。教育對個人的成長、國家的發展十分重要,那麼發展「一帶一路」教育又可以帶來什麼呢?香港教育大學校長李子建教授在接受大公文匯全媒體、點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發展「一帶一路」教育,不僅能夠在具體知識層面與沿線國家互補長短,亦可以在達至廣義教育層面的「人心通」。

絲路盛放洋紫荊|香港教大拓中亞教育合作 「一帶一路」沿線因材施教培育良師

教育可以帶來什麼?是「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充盈,還是「海納百川」的胸襟?當教育跨出國界,又會與不同文化摩擦出怎麼的火花?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香港教育大學發揮自身所長,深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教育合作,幫助沿線國家提高教學能力及科研水平。

一帶一路論壇|梁振英:香港在民間外交方面大有可為

【點新聞報道】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當中舉辦多場專題論壇。共享基金會(基金會)是香港唯一在「民心相通」專題論壇發言的香港機構。基金會表示,對工作獲得認同,更被正式認證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務實成果,感到十分榮幸。

專訪|理大校長滕錦光:服務學習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全球視野

將「服務」與「學習」結合起來,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服務學習能讓同學培養社會責任感,認識國家,認識世界。」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在接受大公文匯全媒體、點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服務學習的關鍵在於用專業知識去服務社會,從中培養有社會責任心、家國情懷、全球視野的青年人才。

絲路盛放洋紫荊 | 讓太陽照進黑夜 香港理大師生點亮盧旺達小山村

六點過後,太陽落山,被稱為「千丘之國」的非洲國家盧旺達逐漸被夜色籠罩。山區的夜是墨色的,潑灑下來,周遭伸手不見五指,萬物都失去了原本的顏色,只剩一片漆黑。此起彼伏的蟲鳴中,月亮躲在雲後,星空是唯一的光源,儘管銀河就在頭頂,卻也無法驅散黑暗。直到一群來自香港的師生,將太陽能板帶進了這片靜謐的非洲小山村,他們讓太陽照進黑夜,點亮了村民的生活,更照亮了無數孩子們的未來。 這個夏天,大公文匯全媒體、點新聞記者跟隨香港理工大學師生深入非洲盧旺達,見證了他們如何用自身所學,克服種種挑戰,為400戶山區貧困家庭解決缺電問題。

全方位培養當地人才 這家造紙港企在越南深得民心|絲路盛放洋紫荊之五

河內、胡志明、峴港⋯⋯這幾個越南著名的城市或地區,是不少港人旅遊、工作,甚至港企出海發展的首選。而在距離越南胡志明市車程約三個半小時的南部地區,有個名為後江省的地方,很多人第一次聽到它,是因為一間港企——越南理文造紙有限公司(越南理文造紙)。 「外資企業在這裏投資,可能會有很多誤會,『你們來是拿我們的資源,賺取利潤就離開。』」58歲的越南理文造紙有限公司總經理、香港人鍾偉富談及公司在當地十年來的發展非常感慨,「我們不可以用嘴說我們有多好,我們就實際行動。」於是,十年間,越南理文造紙深耕細作,不但讓企業迎來新發展,更帶動當地成為一個小有名氣的工業園區,甚至環保方面的高標準成為越南工業環保典範。讓工廠從無到有,讓當地人從心懷疑慮到以廠為家,讓員工從只懂越南語到能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越南理文是怎樣做到的?點新聞「絲路盛放洋紫荊」專題組在越南後江省找到了答案。

共享基金會出海掃「盲」 柬埔寨50年白內障患者復明|絲路盛放洋紫荊之四

白內障——最容易影響生活的眼疾之一。它是一種常見的眼睛退化性疾病,眼睛水晶體混濁後,讓人眼前霧濛濛,看不清,任其發展會致盲。資料顯示,全球約半數失明個案,都與此症有關,而手術是唯一的治療方法。隨着現代醫學科技進步,20分鐘就能完成一台白內障治療手術,患者次日就能拆紗布重見光明。

扎根越南 老牌港企瞄準創新轉型贏新機|絲路盛放洋紫荊之三

開闊的公共辦公區、自由無間的工作台、咖啡室、電話室、入睡室……位於胡志明市中心、西貢河畔的新華創新中心內,工作、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除了硬件設施,創業者Phong告訴我們,這間中心還幫助創業者尋求問題解決方案,乃至提供各類創業信息和指引。

港商「散管」下的越南企業:印刷廠房平地起 技術迭代正發生|絲路盛放洋紫荊之二

2017年11月,冠翎集團越南工廠正式開張試業。從一層鐵皮房,到如今三層高的水泥廠房;從幾十人艱苦創業,到在當地培養出一支完善的技術、生產和銷售隊伍,香港商人葉長春如何在短短幾年裏完成從落地越南到迅速壯大的過程?又是怎樣的管理理念,讓本地員工選擇並留在這家香港企業?點新聞採訪團隊來到越南一探究竟。

香港企業家深耕9年 孟加拉百人村脫貧變萬人鎮|絲路盛放洋紫荊之一

為何會當地有這樣大的發展?點新聞派採訪隊專程前往孟加拉首都達卡,深入工廠,探尋背後故事,為大家揭開謎底。故事,還要從9年前說起⋯⋯